『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五百四十一章 雷达出世!(下)[1/3页]
在静电分析模块拿出来的瞬间。
唰——
所有人的目光便同时锁定了这个只有后世显卡大小的设备。
现场无论男女,无论老少。
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了浓烈的好奇心。
一些位置偏靠外的队员还使劲儿伸长了脖子,想要看的更清楚一些。
没办法。
这年头【高精尖仪器】的概念其实还处于一个萌芽期,远远未完全普及。
对于很多这个时代的人——即便是科研从业者来说,静电分析模块都是个稀罕物。
尤其是这玩意还和‘国之重器’一词扯上了关系,这又给它添加了不少神秘系的色彩。
其实别说别人了。
就连拿着静电分析模块的老郭,此时都带着一股莫名的仪式感。
毕竟这玩意儿哪怕是成本价都要足足一万美刀,占了当年赵忠尧老爷子经费的足足20%,是所有零部件中最贵的一个设备。
这年头的一万美刀可不是个小数目,国内相同体积能和它媲美的设备恐怕不过三指之数——这还是屈润普打折后的价格。
随后老郭如同捧着徐云的骨灰盒般(?)郑重的将这个模块拿到了光学平台边,开始了设备对接。
其中从静电分析模块的前四个字就不难看出,这玩意儿和电有关。
而涉及到电的互通,那么自然就肯定要有电极了。
后世在电极方面配备的基本上普遍比较公式化,大多都是场感应模型或者场增强模型。
但眼下这个时代的静电分析模块却比较原始,毕竟现在“场”的概念还没完全成型呢——这里指的是量子力学的场,并非经典力学的电场磁场。
例如老郭手中这块。
它的左右两侧各有11片电极片沿直线方向排列,相邻两个电极片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所以有时候会出现一种很危险的情况:
当集成电路经受静电放电时的时候,放电回路的电阻通常都很小,无法限制放电电流。
例如将带静电的电缆插到电路接口上的刹那,放电回路的电阻几乎为零。
如此一来。
会有高达数十安培的瞬间放电尖峰电流,流入相应的集成电路管脚。
瞬间大电流会严重损伤集成电路,局部发热的热量甚至会融化管芯。
这也是为什么程开甲等人反对拆卸静电分析模组的原因——原本加速器适配的好好的,结果你突然把它拆下来,要是新设备的电缆有问题怎么办?
虽然概率不大,但也并非为零。
所以今天程开甲也亲自到了现场,如今正瞪着眼睛死死的盯着老郭呢。
不过老郭的表情倒是很澹定。
他先是将两个相互电连接的静电吸附借口通过重载接头实现电性连接,接着便招呼几位一看就很有经验的操作员同志开始了进一步的装卸。
也就是.....
拧螺丝。
没错。
拧螺丝。
没办法。
这年头国内大型的进口液压机倒是有几台,但能够给精密仪器加工的小型液压机要到十年后才会问世呢。
不过别看这些操作员只能靠手工进行操作,但他们的来头可不小......
“韩立同志。”
看着正在装卸设备的几位工人,孙俊人主动开口挑起了话头:
“我听几位英国回来的同志说,剑桥大学的那台加速器已经开始用纯机械手段进行日常维护了?”
孙俊人口中的“那台加速器”,指的是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拥有的一台串列静电式加速器,名字叫做pick。
它的实验能级可以达到80mev,是目前国内静电加速器的三十多倍。
这台设备的存在不算什么秘密,所以孙俊人倒也不是想着刻意试探徐云,而是纯粹想聊聊天。
随后徐云思索片刻,确定了自己的回答不会露出什么小鸡脚,方才说道:
“没错,我听说那台设备的维护程序已经交给机器械臂和小型液压设备负责了,操作员只要输入一些参数就行。”
“不过具体的操作流程我倒是没亲眼见过,据说那台设备不知道什么原因已经被封存起来了。”
孙俊人点了点头。
这事儿他倒是知道一些内情。
欧洲那边在数年前成立了一个叫做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实验室,目的就是为了集合欧洲之力研究微观粒子的信息。
这个机构似乎叫什么.....
?
还是r?
具体名字孙俊人有些记不太清了,总之它目前处在比较不稳定的状态。
甚至有些声音认为这个组织在吃空饷,应该直接被取缔。
因此为了能够拿出一些成果。
沃纳·海森堡——没错,就是那个不准道人海森堡,便把注意力放到了剑桥大学的那台串列静电式加速器上。
根据孙俊人他们掌握的情报。
目前海森堡已经说服了剑桥大学的董事会,那台串列静电式加速器即将被送到总部。
当初在聊这事情的时候老郭和王淦昌他们还叹息过,要是国内有一台这种设备那就可好了.....
嗨,自己想这些干啥?
接着孙俊人摇了摇头,将注意力拉回了现实。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有些感慨的对徐云说道:
“机械流水线....恐怕国内还要好些年才会拥有这些技术和生产能力。”
“不得不承认,比起那些欧洲国家的科技水平,我们目前的进度要逊色于他们很多。”
“不过韩立同志,俗话说得好,土人也有土法。”
“别看这几位操作员没有那些机器辅助,我敢跟你保证,他们的手工精度可不逊色于那些机器设备分毫。”
“哦?”
徐云眉头一扬,不过旋即便意识到了什么,猜测道:ъΙQǐkU.йEτ
“莫非这些同志就是八......”
孙俊人嘴巴一咧,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没错,他们都是国内顶尖的八级工。”
听闻此言。
徐云看向几位操作员的目光顿时不一样了起来。
妈耶?!
这就是传说中的八级工?
上辈子是八级工的同学们应该都知道。
兔子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根据不同的技术水平,把工人技术等级分为八级。
一级最低,八级最高——工资也与之对应。
一般来说。
在那个年代只要能评上“五级工”或者“六级工”,就可以在企业和社会中都有很高的地位。
至于八级工......
不夸张的说。
如果只把范围限定到八级的纯技术工种,那么他们比院士的数量还要稀少。
更关键的是。
兔子们的八级工授予其实经历过两个阶段。
一是六十年代。
这个时代的八级工数量很少很少,授予的批次不超过十次。
二则是九十年代。
这个时期出现的八级工非常多,后世很多人口中的“我爷爷是八级工”,指的大多都是这个阶段授予的工等。
也就是所谓的八级工之间,亦有差距。
在眼下这个时代。
八级工的水平就相当于人形自走车床。
兔子们的第一艘核潜艇、
第一颗核武器的起爆部、
第一颗卫星的零部件......
全是出自八级工之手。
真·手搓核弹。
因此眼下得知这几位五十多
第五百四十一章 雷达出世!(下)[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