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道门各派初归心,从大真人号令!  从李元芳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道门各派初归心,从大真人号令![2/3页]

  舅,属于严党的中流砥柱。

  毫无疑问,这是一位关系户。

  在扳倒陶仲文的过程中,李彦自不必说,陆炳也是居功至伟,吕芳则参与到抓捕龙婆,揪出大内隐患,唯有严嵩一直没有插手的机会,被排斥在外。

  向来只有严党抢功的份,什么时候让他们靠边站过?

  得李彦提醒,再加上了解严世蕃的为人,陆炳是有过防备的,果然发现了不少小动作,不过还未加以警示,对方就主动罢手了。

  陆炳也不想与如日中天的严氏父子交恶,既然对方退了一步,也投桃报李,让欧阳必进参与,果然嘉靖早有此意,各有功绩,皆大欢喜。

  不过欧阳必进并非无用之辈,相反他能力突出,端慎老成,在治理地方时还发明了人力耕地机,功泽后世,虽然是靠了关系进来的,也有真才实学。

  此时看了供词中的水域,顿时惊呼起来:“贼子要么在大通河、白漕与卫漕游走?要么在会通河盘踞?”

  朱元璋立国时期,国都在金陵,四方的赋税是经过长江运送过去的,天然水系使用起来很方便,漕运并不发达,针对运河的治理,仅仅限制在几个局部的河流上。

  全国性质的运河整治,是朱棣时期开始的,北自大通桥起,南到杭州,全长共三千余里,分别由大通河、白漕、卫漕、闸漕、河漕、湖漕、江漕、浙漕组成,总称之为漕河。

  这些是官方称谓,到了各地还是以当地为号,通俗好记。

  比如大通河的源头,是昌平深山中各泉水汇合后流经都城,然后流过大通桥,向东流到通州,最后流入白河,在本地人口中,又叫“北京港”。

  白漕又称白河,元代的时候被称为通州运粮河,从通州往南流,最后在天津流入卫漕。

  卫漕即卫河,元代的时候被称为御河,从天津往南方流动。

  欧阳必进失色的原因正在与此,九叶灵芝草活动的范围,太接近京师了,简直就是在眼皮子底下活动。

  这是龙婆有意为之。

  离得远了,哪怕污秽爆发开来,让沿途的城镇遭受大灾,也是冰冷冷的数字,死一万、死十万甚至伏尸百万,地方官员都承受不起,京师的权贵则不见得会真正在乎,只有让都城感受到切肤之痛,才具备最强的威慑性。

  欧阳必进就紧张非常:“这三段河道绝对乱不得,不然的话,整个京师都要遭殃!”

  陆炳道:“京师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会通河又如何?”

  欧阳必进惨然道:“那里其实更重要,是南北之脊啊……两位随我来!”

  跟着这位漕运总督上了大船,进入船舱后,就见一幅地图铺开,其上正是京杭大运河的各个河段,虽然肯定不如后世那般精确,但就如今的年代而言,已经标注得极为详细。

  李彦暗暗点头。

  明朝中后期在许多方面很是拉胯,所幸运河是民生根基,治理得还是不错,万历年间的《河防一览》中都有言,“治河莫难于我朝,亦莫善于我朝”“以治河之工,而收漕运之利”。筆趣庫

  而欧阳必进的手指在运河中部划过:“这条会通河,永乐九年开始重新修整,前朝的河道狭窄、水浅,不能通行大型船只,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又决口,淤泥阻塞,只能再次开凿,重新修整。”

  “就为了修这条河段,征用民夫三十余万人,历经四年才完成,修筑闸门一百多个,又设置积水、进水、平水等闸门五十余处,还修建二十座堤坝防止河水外泄。”

  “其中为了引水分流,河床上建的南北两坝闸最为重要,控制水量,南流三分,南会泗水,北流七分,注入御河,民间又称‘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

  陆炳脸色难看:“如果灵芝草在这里爆发生乱,那就相当于把运河拦腰斩断?后果不堪设想啊!”

  李彦则开口问道:“会通河既是人工开凿,大致有多深?”

  欧阳必进这点并不能确定,询问了漕运的官员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道门各派初归心,从大真人号令![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