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十二章 新征程[1/3页]
军队又一次开始了整训,邵树德则下到农田,查看小麦的生长情况。
因为独特的环境,吐鲁番的农业节气与中原是有些不一样的。
在前唐初年,如果不种冬小麦的话,高昌地区一般在二月上旬(农历,公历则在三月初,下同)就开始进行小麦的春播了,七月下旬收获。
二月中下旬播种大麦,五六月间收获。收完后紧接着种一季杂粮,粟米、糜子、高粱之类,九月收获。
如果种冬小麦,那么一般在前一年十月播种,次年四月收获。收完后可再种一季杂粮。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末那会,种植与收获时间有所后延,大体上与唐初存在一个月的偏差。
总体而言,高昌的土质不错,如果有足够的农业用水灌溉的话,产量还是相当不错的,整体做到两年三熟没有任何问题,不输河南河北。
诸般粮食作物中,以越冬小麦的产量最高。但因为高昌冬季无雪,小麦容易受低温侵袭,且如果当年麦蚜虫害较为厉害的话,则以大麦产量最高。
高昌去年有不少田地播种了冬小麦,差不多四月底就能收获了。而等到六月,还有大麦可以收获,八月收春小麦、杂粮,九月再收一波杂粮。
土地播种面积也有所扩大,多了一二百顷的样子,由侍卫亲军执行的军屯,冬小麦加上杂粮,大约可以提供两万斛左右的粮食,只能说聊胜于无吧。
但经过去年一个冬天的整饬,今年春播的面积又增了三百余顷,到秋天又可以多两万余斛军粮。
基础在一点一点夯实,虽然速度真的有点慢。
“高昌的这些个小麦、大麦,朕怀疑是本地独特的品种。”邵树德看着已经抽穗的小麦,说道:“司农寺那边,可以派员过来看看,能不能把大禾种植面积扩大一些。小麦还是挺费水的,有些缺乏灌溉的田地,或可多种大禾,以增加粮食产粮。”筆趣庫
大禾就是高粱。
据西晋郭义恭《广志》记载,“大禾,高丈余,子如小豆,出粟特国”——粟特也不是原产地,高粱原产非洲,经丝绸之路传入。
吐鲁番盆地的农作物,在后世也被证实为适应了当地气候的早熟品种。只能说自然界很奇妙,即便你从外界输入了很普通、很标准的农作物,但在数百年后,可能就会演化出不同的分支——比起动物,植物变异的速度要更快一些,而人工培育则加速了这一过程。
“臣遵旨。”前秘书郎、现西州刺史崔棁立刻应道。
现任秘书郎崔邈也应了一声,这事还得由他拟旨,与中书公函来往一番。
调任秘书郎后,这几个月他一直在默默观察。
天下之主、指挥十万大军的天子,他绝大部分的时间在忙于农事。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
这就是深谙战争制胜之道的无敌统帅所做的事。
他深知每一次大战的重点在哪,并为倾注大量精力,投入一切资源。胜负结果,往往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一半。
“高昌,也就这个样子了。”巡视完农田后,邵树德看向西方,神色间充满
第十二章 新征程[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