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上洛  晚唐浮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九章 上洛[1/3页]

  荒凉的草地之间,人头攒动。男女老少齐齐上阵,挥舞镰刀,抢割草料。

  乡间的野草,军中的马儿不爱吃,但乡下的土马、土骡子、土驴、土牛、土羊啥的没那么娇贵,还是吃得很欢的。

  官府弄了一批牛羊过来,赊给民户,只要愿意就可以领回去养。价钱也不贵,只要二百五十钱,分五年付清即可,因此人人争抢。

  地方官府得了这笔钱,也可以拿来兴修水利,算是夏王对唐邓随地方建设的拨款投资了。

  羊的来历也搞清楚了:契丹。

  真是个大冤种!迁居唐邓随的军士家人消息并不闭塞,已经知道这是缴获的战利品,因此纷纷嘲笑契丹人。

  有人甚至开玩笑,明年再去契丹抢一把。更有人说,这是契丹纳的“岁币”。总之一片欢乐。wwω.ЪiqíΚù.ИěT

  隔壁村其实来了一些草原上的俘虏,都是这几日陆陆续续抵达的。

  大伙对此见怪不怪了,唐邓随绝大多数都是移民,比如迁居唐州的效节军家人,以及他们这些迁居邓州的拱宸军家属。听说随州过去了一批效节军右厢军士的家眷,来自河中,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日子过得怎么样。

  枯黄的野草随风摇摆,不远处的河汊里苇絮飘飞,间或钻出一只野兔,惹得人们大呼小叫。

  有人割完了草,集中堆在一辆驴车上。男人爬上爬下,用尽全力将干草扎紧。

  扎完之后,赶着驴车回家。小孩跑前跑后,在上坡的时候甚至还要帮着推一把。

  枯黄的野草没有太多营养,但依然是牲畜过冬必不可少的食物,是农村家庭的重要财产。有时候官府还要来征税,南边打得那么激烈,对草料的需求一直很大。

  驴车摇摇晃晃地驶回村子,妇人们放下手里的活,立刻过来帮忙。

  她们是在纺纱织布。

  纺的是羊毛,织的是毛布(呢绒)。这种东西现在越来越流行,因为产量较大,价格远远低于绢帛,保暖之类的特性又高过麻布、绢帛,确实是一种适合大众消费的商品。

  比如这会天气寒冷,需要穿暖和的衣服,市场上能提供的商品就那么几种。

  其一是皮裘。别想了,除了生产毛皮的蕃人地界,很贵的,货也少,况且蕃人也不是谁都有皮裘。

  其二是绵衣。这个也不便宜,亦叫复衣,外层是绸布,里面填充着丝绸下脚料,比较贵。军士们每年春秋两衣赏赐,都是官方采购、制作,统一下发,成本并不低。

  玄宗年间,宫女就参与制作绵衣,下发边疆。有一位宫女在做的衣服中逢了一首诗,即《袍中诗》: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

  士兵发现后上报主帅,主帅又奏予玄宗,玄宗找出了那位宫人,对她说:“我替你结今生缘。”遂将宫人嫁给了士兵,“边人皆感泣”。

  第三种是絮衣,劣质布料内填充苇絮之类的东西,既不保暖,也不耐用,但却是劳苦大众的唯一选择。

  毛衣很好地填补了这个空缺。

  不夸张地说,邵树德提高了劳苦大众的生活水平,至少冬天保暖的衣物有了,前提是你采取新的农业生产方式。

  但“启动资金”(羊)是巨大的,也十分不充

第九章 上洛[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