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前所未有  晚唐浮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章 前所未有[2/3页]

  用不好意思,大唐的技术没有点在羊毛上,因为没这个需求,所以这些机器都是从西域胡人那里学来的。

  事实上直到后世,出土的我国古代毛纺织文物,多集中在新疆、青海、陕北,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专业处理羊毛的技术和机器,在中原是比较匮乏的,也比较落后。

  没办法,又只能搞拿来主义了,重金求购西域技术。

  但邵树德怀疑西域的技术也不是最先进的,目前还在想办法引进阿拉伯、东罗马的毛纺技术和机器。

  至于灵夏原本存在的处理驼毛的技术,说实话太落后了,完全是手工处理,效率很低,是党项人的副业,没有太多参考价值。

  “梳毛机,我也不太满意。”邵树德说道:“最好想办法改进一下。”

  是的,西域那些城邦的处理羊毛的机器,虽说比完全手工处理强,但也强不到哪去。邵树德觉得,至少要改成脚踏式的吧,以提高效率。

  当然这个也不用太操心,如果河阳真产出大量羊毛的话,有了需求,自然就会催生机器。

  当棉花在宋代渐渐普及后,慢慢也出现了处理棉花的机器,有需求,就有市场,就有发明,完全不用你着急。顶多为了加快进度,可以高额悬赏,但真不用你当什么发明家,更何况邵树德也不懂。

  “或可在各州县悬赏,总有能工巧匠愿意去尝试。”宋乐提议道。

  “先生与我想一块了。”邵树德笑道。

  。江氏、卢氏二女正在梳毛。

  她们将大团的毛纤维均匀摊薄,从一个梳子剥到另一个梳子,再把疏松的毛纤维落成海绵状的薄片。机器很大,一次可以梳理很大一块羊毛,确实比手工梳毛强多了。

  其实邵树德见过更离谱的。阴山蕃部的牧人,他们甚至在厚实的羊毛下寻找细绒,然后用手拔毛,一天往往只能收集一钱多重的绒毛。太落后了!

  “大王,欲得巧儿,还得至长安想法子。”刘景宣在一旁轻声说道:“少府掌百工技巧之政,有织染署者,工匠众多。”

  少府下辖多个部门,如掌冶署、织染署、诸钱监等,“供天子器御、后妃服饰及郊庙圭玉、百官仪物”。

  简单来说,就是制作各种器物,供朝廷使用。

  同时还是一个培训、考核机构,如:“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槊之工二年……”

  教完要考试,给工匠定“职称”。

  这個机构的传承一直没断,这些年在地方入京值役的工匠帮助下,甚至愈发兴旺了,“教作者传家技”,一波又一波地培养巧儿。

  刘景宣这个建议,确实不错。

  “刘苑监此策甚好。”邵树德赞许地看了他一眼,道:“我这便给韩宫监去信。”

  刘景宣脸笑得像朵花一样,得夏王夸奖,前途无量啊。

  宋乐也随口夸奖了两句,刘景宣笑得更欢了,这位或许就是未来的宰相爷,可不得了。

  “先生,光有机器,无羊毛亦是不行。河阳之事,还得多费心了。”邵树德行了一礼,说道。

  “就是劳碌命。”宋乐叹道:“也罢,看在百姓的份上,拼了这条老命又如何。”

  邵树德自然连声称谢。

  搞羊毛纺织,是紧密结合目前河阳的农业生产现状的。如此大规模的毛纺织产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前有未有的,这或许会深刻改变整个北方的面貌。m.bīQikμ.ИěΤ

  宋代推广普及棉花,这是以牺牲粮食产量为代价的。但三茬轮作制下,谷物产量只些许下降,肉、奶产

第三章 前所未有[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