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245 章 发奖金  我妻薄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 245 章 发奖金[1/3页]

  最初,皇帝以为《治蝗疏》,只是说了些除蝗的经验,打算一目十行看过,谁想却越看越专注。ъΙQǐkU.йEτ

  原因无他,写得太详细、太全面了。

  开篇,谢玄英就论述了蝗灾的可怕程度,但表示,这并非是神明降怒,而是与水土有关,再了解之后,完全可以凭借人力解决大部分问题。

  定下“人定胜天”的思想基调后,就是震撼人心的数据。

  《宋史》说如何如何,《汉书》说怎样怎样,《元史》这么记载,因此总结出以下资料。

  文字版数据砸上去,然后翻过一页,就是程丹若画的舆图,红色的区域标准,非常直观地呈现出围绕水源发生的特点。

  皇帝知道蝗灾都出现在哪里,却从未联系过地理因素,暗暗琢磨许久,才逐渐往下看。

  下面,陈述了秋天深耕,得知蝗虫是在秋天于土里产卵的事情,春天烧坡,得知虫卵在春末孵化为蝻。

  从这个特性出发,倒推为何久旱必蝗——因为干旱时,涸泽之地暴露,虫卵更容易孵化,干的水草更适合食用,从而爆发蝗灾。

  最重要的因果就此出现。

  第一部分,谢玄英开始详细写治理蝗虫的办法。

  记住网址

  他分为四个部分:

  虫卵期:秋天深耕,暴晒虫卵,使其毙于卵壳之中。具体方法,就如他在大同所做的。

  幼虫期:虫卵化蝻,蝻无翅而不能飞,可以在此时挖沟扑蝻。

  这个方法是严刑书提供的。

  要在有蝻之地,挖掘长壕,对面堆土,三面围人,用响竹、鞋底、锣鼓等物发出声响,驱赶蝻奔跑至此,用扫帚全部扫入壕沟,再用干柴焚烧,或开水煮烫,最后填土埋掉。

  但这还不保险,有的蝻子仍然隐藏在地里,所以,要在春耕前,再次翻土,问百姓以粮食收购蝻子,尽量除去。也可以烧荒,高温烧死残存的虫卵。

  成虫期:此时,蝗虫已经从蝻长成了蝗,治理难度陡然提升。紧急的办法是尽量去除涸泽边的水草,派民夫捞捕,晒干后当柴火用,以此断绝蝻的食物来源。

  等到长成蝗,前期可以点火吸引,后期蝗虫不再驱光,就要人力捕获了。

  “捕蝗如行军,十人一队,两人持揪挖壕,四人在后,两人在旁,以长帚轰入沟中,填浮土捶实。”

  乱石堆里难以驱赶的,可喷石灰水杀之。

  除了官方组织人手,也可以向民众收买蝗虫。

  收买来的蝗虫,“如程淑人言,暴晒研磨成粉,可饲鸡鸭鱼虾,储存数年,解严冬饲草不足之虑”。

  同时,可以鼓励百姓养鸡鸭鹅等家禽,禁止捕猎鸟雀,令其食残余之虫。

  最后一部分是日常防治。

  比如利用溲种法,多栽种蝗虫不吃的食物,比如芋头、红薯、土豆等深埋在地里的食物,争取种稻麦的同时,家家户户能多少种一两亩,这样即便遇到蝗灾,也有粮食能够度过冬天,不必卖田。

  谢玄英还表示,这里官府要起到带头作用,督促民众捕蝗挖蝻,及时奖惩,春夏天气干旱就多到田里走走,时时警惕,等等。

  以上,就是《治蝗疏》的全部内容。

  平心而论,这份奏疏里,关于治理的内容并不新奇,老道的官吏都知道,“捕蝗不如去蝻,去蝻不如掘子”,其特殊之处,在于将蝗虫的习性以及为什么会爆发的原因说清楚了。

  知道了缘由,再对症下药,就是事半功倍。

  皇帝将这份奏疏反复看了两遍,才道:“叫蔡卿来。”

  蔡尚书很快就到了。

  皇帝把奏疏递给他:“看看吧。”

  蔡尚书虽然顶替了许尚书户部尚书的位置,但并未入阁,这封奏疏没有过眼,躬身应了,才接过来仔细看。

  认认真真读完一遍,他才惊讶道:“竟是如此?我原以为蝗为虾

第 245 章 发奖金[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